- 積分
- 212
- 金豆
- 金豆
- 在線時間
- 小時
- 最后登錄
- 1970-1-1
- 精華
- 聽眾
- 收聽
|
翠花來我們村時,大家對這個看身材像兒童,走起路來一瘸一拐的女孩是充滿了好奇和同情的。王媽解釋,翠花老家是貴州的,因家里孩子多,且她幼時又生了一場大病,能活下來,也算老天保佑,落下了腿疾。小小年紀(jì)就在外漂泊,養(yǎng)活自己,端過盤子,撿過瓶子,睡過橋洞,爬過火車,因智力還可以,又是有家的人,救助站也是遣返了幾次,不收留。機(jī)緣巧合,跟了一個所謂的“大哥”從河南漂來了我們這個小城市。
王媽雖有60多,在城里一個大酒店后廚做配菜,手腳麻利,為人爽朗利索,性格也是大氣豪爽,對這個洗碗的小個子丫頭也是格外照顧。得知她的薪酬只是服務(wù)員的一半,還一瘸一拐的搬著一筐一筐的餐具穿梭在前廳與后廚之間,常常搞得渾身是傷,還被扣罰工資,為她與經(jīng)理爭吵過幾次。翠花感受到被人維護(hù)后,像個小雞追著媽媽一樣,總是形影不離的跟著王媽。只是造化弄人,王媽的老伴生病了,醫(yī)生說晚期,治不了,王媽決定辭職照顧老伴了。
王媽回村不到一個星期,就看到翠花打車哭兮兮的找來了,“干不下去了,真干不下去了,這個月錢賠光了”。王媽替她擦擦眼淚,“干不下去,就不干了,在我這先住下”。
王媽和她的子女陪著老伴往返各大城市的醫(yī)院尋找希望,家里留下了翠花一人,翠花也沒有閑著,小小的身影把家里打掃的一塵不染,菜園里的菜也被她照顧的綠油油的,時常打電話給王媽追問情況,時常把菜用三輪車推到小鎮(zhèn)的集市上擺賣,賣不完的就送給村里的留守老人,村里對這個丫頭也是稱贊有加。翠花也融入了村里的生活,兩個月下來,也能與大家東家長西家短,好像這個村的一份子。
村西頭的張嬸子是個熱心腸的人,時常跑來菜園地找翠花聊天,問王叔病情,問今天賣菜掙了多少,問翠花多大了,想不想家。翠花也不閑著,一邊擦著額頭的汗珠,一邊笑著回應(yīng),“張嬸子,我不想家,我想等王媽回來,我再在城里找一個包吃包住的活養(yǎng)活自己”。幾次下來,張嬸子看著這個勤快的丫頭,滿意的笑著“我給你介紹一門親事,這樣你就能留在我們這了”。
第二天,翠花在去鎮(zhèn)上的上坡路就見到了跟他一樣一瘸一拐的一個瘦癟的男人幫忙在后面推著她的三輪車。賣菜的時候站在翠花旁邊也不說話,就是幫忙拿袋子,幫忙裝菜,回去時,幫忙推車,把翠花送到王媽家,他也沒有說話,大熱天的水都沒有喝一口,自顧自的回去了。翠花只知道他叫黃翔,是張嬸子的外侄子,隔壁村的,從小也因發(fā)燒落下了病根,至今未娶。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接連幾天,翠花的小攤子旁邊就站著這么一個人,從一開始的不發(fā)一語,到后來的咧著嘴笑,還是幫著拿袋子,裝菜,擺攤,收攤。
直到天氣熱了,菜園里沒有菜可賣了,翠花去村里的強(qiáng)叔家西瓜地里摘西瓜,又推著三輪車去附近的各個村里叫賣著,黃翔也是一直在旁邊有一搭沒一搭的幫忙推車。天氣太熱了,熱得人都喘不過氣來,黃翔讓翠花別賣了,翠花不同意,說來王媽家不能給王媽添麻煩,倆人路上爭了幾句,鬧了別扭,黃翔一氣之下就回去吹空調(diào),只留翠花一人艱難的推車三輪車叫賣著。
王媽帶著只有一口氣的王叔回村了,回村的第三天,王媽家就搭起來了靈棚,樂隊也隨之吹湊了起來。翠花在王媽家人都是精疲力盡沒法理智張羅時,去村里找來了老村長,又挨個的通知了王叔的弟弟妹妹,王媽的哥哥嫂嫂,家里吊唁的人來來往往,絡(luò)繹不絕,王媽的一雙兒女也因常年在外求學(xué),工作,對村里的習(xí)俗一概不知,此時他們像個機(jī)器人一樣任人穿著孝服,戴著孝帽,抱著自己的孩子一言不發(fā)的吧嗒著眼淚。王媽看見自己的親人就嚎啕大哭,哭的撕心裂肺,披頭散發(fā),炎熱的天,還哭的一身餿臭味。翠花就在旁邊不停的拿著冰毛巾擦拭著,不停的給王媽梳著頭發(fā),不停的端著菊花茶喂著王媽,不停的安慰著,絮叨著。
王叔入土為安后,王媽的一雙兒女即將回大城市工作了。臨走時,他們拜托翠花能留下來陪伴一下王媽,翠花說:“我反正也跟家人沒有聯(lián)系了,王媽收留了我,也算我半個媽,她不嫌棄我,我就好好陪著她,等她好一些了,我再去城里找工作。也請大哥大姐們放心,有空時;貋砜纯赐鯆尅薄4浠ò鸭依锏碾u蛋撿撿,雞也宰殺了,洗干凈,菜園的菜摘摘收收,還裝上曬干的一些菜給王媽的兒女車子后備箱都塞滿了。王媽的女兒走時拿出了一個新手機(jī)給了翠花,教翠花微信、支付寶還有抖音,小紅書等等一系列功能,翠花說不要,因為她不識字,怕不會用,王媽的女兒說,手機(jī)都是有語音識別,方便的很,再說了,他們也想通過翠花能時常跟王媽視頻,因為王媽的手機(jī)經(jīng)常靜音或者根本不知道放哪了,就想著翠花跟王媽在一起,能找到自己的媽媽,也放心一些。翠花拿出自己賣菜賣瓜掙的一千多塊錢給王媽的女兒,王媽的女兒堅決沒有收。
翠花很聰明,盡管不識字,她也能很快的拍拍視頻,發(fā)發(fā)朋友圈。刷著小視頻,帶著王媽一起學(xué)跳舞,王媽也在翠花的陪伴下漸漸恢復(fù)了往日的爽朗。張嬸子又時常來王媽家串門了。張嬸子跟王媽說幫翠花相中了一個人家,兩個人還交往了,鬧了一些小別扭,讓王媽勸勸,王媽說這個我做不了主,又不是我親閨女。
張嬸子走后,王媽說:“黃翔那孩子我知道的,他跟你不一樣,雖然他家條件可以,父母也都是體面人,但這孩子脾氣不好處,不是腿殘疾的事情,脾氣上來,喜歡在家里摔碗砸盆的,還動手掐過自己親媽的,這樣的人,你自己想清楚”。
王媽心情和身體恢復(fù)的差不多后,堅持要回城里打工,她想著老伴走了,孩子們在大城市也不容易,自己身子骨硬朗,掙兩個還能給孫子孫女買買禮物,不惹人嫌。翠花見此,也不好再待在王媽家,隨著王媽一起來城里了。王媽手腳麻利,人也利索,后廚的工作好找,可是翠花就不一樣了,哪家都不要她,盡管王媽也跟著說了很多好話,酒店的經(jīng)理說:“我們不是慈善機(jī)構(gòu),她走路都走不利索,又那么矮,不知道的以為我們欺負(fù)殘疾弱小”。
翠花在王媽的宿舍里哭了幾天,跟王媽說:“我想嫁給那個黃翔,我想留在村里,我不想去其他地方了,別人都嫌棄我,村里人不會,我種種菜,搞點(diǎn)小錢,我也開心的”。王媽嘆了嘆氣,也是無奈的表示,真想好了,她去牽線搭橋。
張嬸子這下高興壞了,見人就說侄子黃翔要娶媳婦了。黃翔家里也大氣,短時間內(nèi)給翠花配齊了三金,還給王媽送去了重禮,選了一個黃道吉日,翠花就正式的嫁給了黃翔。結(jié)婚的那天,是從王媽家出嫁的,王媽的一雙兒女也趕回來送了祝福,原本王媽提議讓翠花聯(lián)系家里,讓自己的父母親也趕過來,翠花堅決不同意,說自己跟父母早就沒有聯(lián)系了,說不定他們也早就沒了。王媽也像個娘家媽配齊了被褥,鋪面和一些家私,也湊齊了慢慢一小貨車。翠花把之前攢的錢全都給了王媽,堅決讓王媽收著,說萬一自己在婆家受了委屈,想有個去處,王媽不要嫌棄她。王媽也沒有再推辭,收下了她僅存的幾千塊錢。
鞭炮齊鳴,歡聲笑語,翠花的婆婆公公嘴巴列出了一朵花來,自己那殘疾兒子,在30歲這年終于討到老婆了!一對新人也在親朋的酒杯換盞下完成了禮節(jié)。
婚禮的第三天,翠花就出現(xiàn)在了黃翔家的菜園地里,而黃翔依舊在家玩著手機(jī),吹著空調(diào)。 |
|